top of page
2025
認養計畫
矽晶小夜曲
許家維
2025/03/13 - 06/08

森美術館的展覽「MACHINE LOVE」,試圖透過「機器」與藝術家們共同創作的作品,以及大型沉浸裝置的空間體驗,構築了一個思考人類與科技關係的平台,激發關於愛、共鳴、興奮、恐懼與不安等複雜情感。在現實與虛擬空間交錯的場域中,邀請觀眾一同想像,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如何尋找更美好的生存方式。
策展人:片岡真実(森美術館館長)、Martin Germann(森美術館特聘策展人)、矢作学(森美術館助理策展人)
同期展出的藝術家有:Beeple、Kate Crawford and Vladan Joler、Diemut、Fujikura Asako、許家維、Kim Ayoung、陸揚、佐藤瞭太郎、Jacolby Satterwhite、Jakob Kudsk Steensen、Adrián Villar Rojas、Anicka Yi。
矽晶小夜曲
虛擬實境、電腦主機裝置、浮球裝置、拼接螢幕
450 x 100 cm | 5分鐘 | 2024
沙灘上佈滿矽,它是運用在各種數位科技產品中的半導體晶片的重要組成元素。透過一系列的製程,電路被蝕刻到晶圓上,再被切割成許多指甲大小的晶片。這些功能強大的晶片使人工智慧成為可能。這件作品透過AI晶片背後的製程,回溯源起的物質性,呈現數位的觸感。
此作品以遊戲引擎搭建了一個虛擬沙灘的場景,隨著海浪的波動,海面上的數個虛擬電子螢幕播放著實拍影片,這些影像包括了水面下表演者的大提琴演奏,以及藝術家在新竹工研院所拍攝的實驗室,這是AI技術關鍵的CoWoS晶片製程。作品的音樂採用了電子曲風,是由AI自動生成,透過沙灘、矽、晶圓、AI這段製程當中所提取的關鍵字,生成歌詞、旋律和演奏,並由AI演唱。這段AI所生成的音樂交織著大提琴樂音、實驗室畫面與虛擬沙灘。
展覽裝置是由VR頭顯裝置、懸掛在空間中的浮球與電子螢幕所構成,浮球在空間中緩緩地晃動,這個運動軌跡連動了VR頭顯裝置當中的影像,這是由浮球動態所產生的運鏡,並投放在電子螢幕上,呈現了浮球的第一人稱視角,以及這段物質到數位的旅程。
「MACHINE LOVE: Video Game, AI and Contemporary Art」於森美術館
隨著人工智慧(AI)的爆炸性成長以及虛擬與現實世界的融合,最新的尖端技術迅速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一趨勢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尤為明顯,當時許多人的活動轉向了虛擬空間。回顧歷史,藝術與科技的進步一直是並行的,這一現象在電腦藝術和電子遊戲藝術領域尤其顯著。
儘管近期的電子遊戲引擎與人工智慧的創新為藝術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到來也引發了重大關注。這些發展如今在各個領域和行業中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代藝術界也不例外。日本東京森美術館的展覽「MACHINE LOVE」將展出約50件當代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運用了遊戲引擎、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VR),其中包括一些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作品——這是一種能夠處理存在於數位空間中的各種數據集的技術。部分作品探討了線上虛擬角色如何能夠培養超越社會規範的新型性別與種族認同,另一些則展示了超現實景觀的視覺化。隨著藝術家們採用這些方法,他們創作的核心是關於生死、倫理、當代社會面臨的環境危機、歷史詮釋和多樣性等普遍的人類觀。
「MACHINE LOVE」展示由「機器」與藝術家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並透過大規模的裝置藝術,提供沉浸式的空間體驗。這些作品促使觀眾反思人類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並激發出愛、同理心、興奮、恐懼與焦慮等情感。展覽空間將現實與虛擬世界交織,讓人置身於一個融合兩者的境地,促使人們對如何在不確定的未來中尋求更好生活的方式進行深刻的思考。
ARTIST
許家維
2016畢業於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作為藝術家、導演和策展人,他的作品融合了當代藝術和電影語彙,發掘圖像創作過程背後的複雜生產機制。在藝術實踐的方式上,特別著力於影像創作背後的行動性,並透過建立鏡頭以外的事件,連結正規歷史描述所未及的人、物質與地方的關係。
曾經舉辦的個展包括台北尊彩藝術中⼼「矽晶小夜曲」(2024)、北師美術館「銅鐘藝術賞《熊貓、⿅、⾺來貘和東印度公司》」(2019)、森美術館(2018)、台北尊彩藝術中⼼「台灣總督府⼯業研究所」(2017)、台北鳳甲美術館「回莫村」(2016)、⾹港巴塞爾〈回莫村〉(2016)以及凡阿⽐美術館Position#2(2015)等。他曾於2013 年⼊圍Hugo Boss 亞洲藝術新銳藝術家⼤獎,並於2017 年獲第15 屆台新藝術獎-年度⼤獎,今年成為第⼗屆Eye藝術與電影獎2024 年度得獎者。
參與過的聯展包括森美術館「Machine Love: Video Game, AI and Contemporary Art」(2025)、漢堡美術館《Untranquil Now》(2024)、泰國清萊雙年展(2023)、日本愛知三年展(2022)、亞太三年展(2021)、新加坡雙年展(2019)、荷蘭國家電影資料館(2019)、上海、光州、釜山及雪梨雙年展(2018)和柏林世界文化之家《2 or 3 Tigers》(2017),威尼斯雙年展《這不是台灣館》(2013)等。
他身兼策展人角色所策劃的展覽包括「來自山與海的異人-亞洲藝術雙年展」(2019),台北鳳甲美術館「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18)以及曼谷文化藝術中心「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2012)等。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