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
- 靖芬 黃
- 8月1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9月22日

Young Art 從藝術認識世界
由洪建全基金會主辦的 新頭腦共學計畫,招募國小 2 - 6 年級的孩子,內容包含:「討論課」以故事引導、創意互動等方式回應當代議題;「展覽課」實際走進展覽現場,創造具開放性的藝術體驗。
回家的路上!
你去過猴硐貓村嗎?那兒有間由退休老礦工成立的文史館於六月底租約到期,在「許我一座公立礦工博物館」的號召和響應後,將由經濟部接棒,讓珍貴的記憶傳承下去──可是,為什麼這件事情是重要的呢?你知道今年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的演唱者巴奈,曾在凱達格蘭大道、二二八公園紮營住宿 2644 天嗎?她為什麼不回家?
在尋找答案前,我們先走入展覽《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了解有著白皮膚的藝術家,處在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如何在創作中自處、見證、揭露,並留下思索空間。無論是炭筆動畫、三聯屏、拼貼或雕塑……你可能會感到歷史與現實的鋒利,但放心!藝術家的幽默與溫柔也將同時把你輕輕環抱。
接著,來到討論課,我們從南非回到台灣,看「礦工畫家」洪瑞麟描繪礦場的生活百態;透過報導文學重塑原住民處境,聊聊前因,談談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結果。(當然少不了遊戲呀!這回我們將一同前進礦坑,開挖ooxx!)
你會發現,「回家」並非理所當然的事,它是一段衝突頻頻、企求在其中取得理解和尊嚴的漫漫長路 ──當南非的有色人種被迫遷徙至城市邊緣;當礦工承擔風險扛起經濟重任;當原住民尋路重返祖靈的居所……。
當單元結束,也許你會更珍惜平易簡單的回家路,又或者一場「回家大計」就此在你心中啟動!
活動時間|2024/8/18~9/8
展覽課|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台北市立美術館
許亞歷
講師 ‧ 策畫 ‧ 主視覺繪圖
兒童文學藝術教育工作者、創作者。教學上擅長以遊戲互動,尋索發想、激發創意,並藉由活潑敘事和討論,引導孩子們對議題有具體認識與省思。著有散文/圖文集《這個、世界、怪怪的》、兒少文學《到怪獸國遊歷:文字欲大解放,喚醒創作力》、《怪獸國有煩惱》、《讀經典,玩遊戲:練就文學素養力》、《總鋪師與他的水腳仔》。「品文藝──遊戲中的文學與藝術」負責人之一。



























